2025年4月10日晚,由社科处与外国语学院共同主办的“锡事明理”人文社科讲堂暨外国语学院第三十七期“遇见更好的自己”名师学术讲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歌的外宣译介与对外传播”在外国语学院君金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朱义华老师主讲,受到了2024年省社科联社科普及项目资助,同时也是2024年江南大学《英语口笔译》基层教学组织示范建设点、2024年江南大学“教学名师工作室”培育项目支持活动,吸引了全校众多师生,尤其是英语专业师生、文化研究者前往参加,共同探讨吴歌的外宣译介与对外传播。
吴歌作为吴语地区民歌民谣的总称,是江南劳动人民创造的珍贵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朱义华老师首先从历史溯源切入,梳理了吴歌的演变脉络及形式,并从吴歌保护传承的现状、不足与吴歌译介传播的内涵三部分入手,系统阐述了吴歌译介传播的必要性与可能路径。接着,他针对吴歌译介的可行性、价值与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符际翻译观与文化种子移植观有利于解决吴歌在翻译中遇到的方言障碍与可表演性维度上的难题。他认为采用多模态、富媒体、数智化的外宣译介与传播手段,有利于促进了吴歌的国际化保护与传承,有利于推动多元系统的演化与文化多样性的维护,同时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也积极的意义。最后,朱老师还解答了听众的提问并积极参与提问与提供志愿服务的师生赠送了书籍《吴歌精华》,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朱义华老师讲座兼具科普性与学术性,实例丰富、视听结合,吴语方言互动游戏的设计更是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让前来参加讲座的听众全面领略了非遗项目吴歌的独特韵味与魅力,也感受了江南文化之美,对广大学生听众来说,既是一次视野拓展的非遗科普之旅,也是一次生动的美学教育课。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