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 研究生招生 > 正文

研究生招生

外院·导师 | 杨勇:以学术之光,引求知之路;以仁爱之心,养灵魂之温

  发布日期:2025-07-04  来源:外国语学院   编辑:文/图: 王婷、权启诺 审核:谢竞贤

他,学贯中西,破译语言密码

他,睿智儒雅,胸怀治学热忱

他像一叶舟,摆渡古今智慧与中外文明

他像一座桥,连接学术严谨与人间烟火

他是思想共振的“调频者”、人才森林的“育苗者”

语言基因的“测序者”、精神家园的“供暖者”

他就是外国语学院杨勇教授

杨勇: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学双语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及省哲社项目、人才项目评审和结题鉴定专家,多家学术期刊审稿专家,兼任江南大学国际传播工作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二语习得、外宣翻译等。近年来,在SCI、EI、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45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3部;主编规划教材4部;主持国家留学基金委、教育部及各类省级项目14项。获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次及科研奖励多项。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1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并多次获奖。

他是学生眼中的“学术领航人”,亦是“心灵引路者”,用严谨治学与人文关怀点亮无数学子的求知之路。

01教书育人:做思想共振的“调频者”

语言是流动的文明。从社会语言学实践到二语习得前沿理论,杨老师始终以“语言即思维之镜”为内核,将晦涩的理论化为生动的课堂案例:一句网络流行语的语义演变、一部电影台词的文化隐喻甚至一个表情包的语用策略,都能成为他带领学生探索语言奥秘的钥匙。

杨老师始终秉持“教学无小事”的理念,在课前精心打磨教学内容,既深入把握教材精髓,又广泛涉猎学科前沿文献。他特别注重将“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位学生,师生同频共振。更难得的是,他擅长用生活化的语言重构抽象理论,晦涩难懂的教材理论,经他妙语点拨,总能化作理解语言规律的生动注脚。这种将学术深度与教学艺术完美结合的能力,正是他深受学生爱戴的关键所在。

图1 杨老师为学生们上课

02桃李芬芳:做人才森林的“育苗者”

作为外国语学院教授、副院长,杨老师除了致力于繁忙的科研工作、教学任务、管理工作以外,还担任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从语言学课堂到语言学专题学术论坛,在杨老师的指导下,他的学生们积极参加科研实践,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在学科竞赛、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等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今年,王婷以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录取为博士生,在自己热爱的语言学领域继续攀登。

图2 杨老师指导的研究生们在学术论坛、科研项目、论文发表中取得优异成绩

03深耕学术:做语言基因的“测序者”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杨老师的办公室永远向学生敞开。在学术研究中,杨老师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寻找自己的研究兴趣,在感兴趣的领域努力耕耘,点燃学术激情,破译语言密码。在组会上,他认真倾听学生的学术报告,为每一个学生答疑解惑。平日里,每每遇到好的文章,杨老师都会与团队成员分享,构建每一个热点主题的文献库,方便学生进行阅览和深入学习。他常说:做学问要有三口气:灵气、静气和霸气,选题要顶天立地,结论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常说:为人要低调,为学可高调,对自己的研究,要有底气,甚至霸气。

图3 杨老师与研究生们分享学术资源

04仁爱润心:做精神家园的“供暖者”

“学问的温度在于心的刻度”。杨老师不仅是课堂上的语言学引路人,更是学生心中的“灵魂温度计”“精神供暖者”。每逢中秋,他总会为学生购买各种月饼,与异地留校的同学分享中秋的喜悦,带上家人与学生吃上一顿热乎的团圆饭,为学生准备月饼、薯片等中秋零食,他和师娘用细碎的温暖编织成网,接住每一颗在异乡漂泊的年轻心灵。杨老师的关怀从不喧哗,却像江南的雨,无声浸润着我们为人治学的底色。

图4 杨老师与学生们共度中秋佳节

05我眼中的导师

作为杨老师在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指导的第一位研究生,我深深感受到了杨老师作为青年学者的学术热忱以及为人师表的仁爱之心。杨老师始终以“治学当如琢玉”的态度要求我们,强调对文献的深入阅读与思考。同时,他为人谦逊幽默,为团队营造了活泼轻松但又不失严谨的学术生长环境。在生活上,他鼓励我们劳逸结合,以最充足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做一个有温度且热爱生活的学术人。他是师者的典范,亦是研途的一道阳光,不留余力地照拂每一位初入学术之门的学生,使我们“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22级研究生王婷

杨老师是我学术征途的引路人。大三时的学术写作课让我初识这位学者。他以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二语习得的精彩阐释,点燃了我对研究的热情。在杨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我完成了学术生涯的头两篇论文。从逐句推敲的修改到期刊选择的细致建议,杨老师事必躬亲,其耐心与细腻深深触动了我,使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杨老师作为研究生导师。这一选择从未让我失望。杨老师如春风般温暖,学业上,他逐字批改论文,引领我们潜心钻研;生活中,他关怀备至,无论是琐碎小事还是人生规划,他总以亲切的微笑为我们排忧解难,事无巨细,皆用心对待,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和最大的底气。他的乐观与热忱,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在学术与生活中皆充满力量,蓬勃向上。

杨老师是学术的灯塔,亦是人生的指引,照亮我们前行的每一步!选择杨老师是我研究生生涯最无悔的事情!

24级研究生权启诺

从初遇时的语言学密钥,到离别时的跨文化行囊,杨老师用智慧与温度,将语言的星辰大海化作学子脚下的路。他所有的付出都在诉说一个真理:教育的终极使命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以人文之火解码文明基因,唤醒每一粒沉睡的认知种子。

他,不仅是严谨的学术领航人,更是温暖的灵魂摆渡者。

图5 杨老师和他的研究生、访问学者们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154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911645

服务邮箱:wgyxy@jiangnan.edu.cn

  • 学院微信

  •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