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深耕文学研究 赋能学术成长 —— 江南大学“江南讲坛”第 148 讲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11-15  来源:外国语学院   编辑:文:唐润佳 图:闫敏 审核:谢竞贤

为进一步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深化文学研究内涵,11月14日上午,由江南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江南讲坛”第 148 讲在文科楼君金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尚必武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以《化问题为方法:文学研究的能动性》为题作深度学术分享。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方文开教授主持讲座,学院部分骨干教师及全体研究生等现场参会,共同沉浸于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中。

讲座开篇,尚必武教授立足人工智能新时代背景,聚焦文学研究面临的转型挑战,提出新时代学者需构建全新的文学观与研究观。他以英国著名文化批评家、文学理论家伊格尔顿的《文学中的事件》为核心文本,从时间维度与空间地域维度系统回应“如何阅读文学”的核心命题,深入剖析西方学界“阅读方法之战”的学术脉络,指出这场争论本质上是对20世纪以来以文学理论为核心的跨学科阅读范式的反思与重构。在此基础上,尚教授进一步剖析叙事学兴起的跨学科逻辑,精准点出当前文学理论及跨学科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单向性局限,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审视学术研究的全新视角。

追溯文学本源,尚必武教授系统阐释了文学的发明历程与核心功用。他明确提出,文学的第一种伟大力量是叙事,第二种伟大力量是萌生情感。通过解读恩西杜安娜关于文学定义的核心观点,结合亚里士多德对希腊悲剧“医学功能”的论述,尚教授着重强调:文学不仅是阐释的对象,更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指出,文学的独特价值在于能够直击“何为人类”的根本命题,为人类应对困境、消解痛苦、拥抱未来提供精神支撑与思想指引。

围绕“文学的能动性与生产性”这一问题,尚必武教授展开深入阐释,强调文学绝非被动的研究客体,而是改变社会、影响世界的重要实践途径和方法。他以《屠场》、《雾都孤儿》、《汤姆叔叔的小屋》等经典文学作品为例,论证文学介入现实、直面问题的强大力量,呼吁当下学者应充分激活文学改变世界的能动性。

讲座尾声,尚必武教授总结指出,文学既是学术研究的客体,更是解决现实问题、介入社会发展的“非人类行动者”。他寄语广大文学研究者,需推动学术研究向实践维度延伸,重新审视文学与世界的内在关联,始终以“建构世界”为己任,主动再现历史、回应现实、前瞻未来——这正是对“文学为什么重要”这一核心命题的深刻回应。

作为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拓展师生学术视野、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次“江南讲坛”的成功举办为全校师生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文学研究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下一步,外国语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耕学术交流阵地建设,不断完善高素质创新型外语学术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征程上砥砺奋进、行稳致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更强动力。

外国语学院院长方文开介绍主讲嘉宾

尚必武教授做讲座

讲座现场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154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911645

服务邮箱:wgyxy@jiangnan.edu.cn

  • 学院微信

  • 微信订阅号